全球监管升级 警惕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赢者通吃”

  • 全球监管升级 警惕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赢者通吃”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财经业界

(全球监管升级 警惕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赢者通吃”)

经济观察网记者万敏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德“金融科技与全球支付领域全景—探索新疆域”视频会议的致辞。

“中国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包括支付机构渗透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保险、小额信贷、基金等多种金融产品,提高了金融风险跨产品、跨市场传染的可能性;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赢者通吃”的属性可能引发市场垄断、降低创新效率等。”易纲在发言中表示,中国监管当局也在努力平衡好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一是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同时要求支付回归本源,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

2021年4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以下简称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部分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字节跳动、美团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天星数科、360数科、新浪金融、苏宁金融、国美金融、携程金融等13家网络平台企业实际控制人或代表参加了约谈。明确提出了7大整改要求。

此前,在多家大型电商平台的支付环节,不仅提供了各种借记卡、信用卡的快捷支付方式,更有电商平台名下的多种信用借贷工具,用户可以在不跳出电商平台APP的前提下直接开通、几秒内下发额度,然后再完成支付。

“支付工具是平台流量最前沿的入口,在应用层面,从支付到借贷只需几分钟。”一位电商平台金融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近期行业监管的目标,不仅仅是在后端要将助贷业务的流量方、资金方、信息方分离,在前端也要切断支付工具上叠加的借贷产品。

易纲此次致辞中亦表示,中国监管当局也在努力平衡好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包括“强化反垄断,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推动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开放封闭场景,充分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

此前,几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支付工具占有了C端支付市场90%以上份额,且几家大厂之间壁垒分明,在各自的生态场景内形成流量闭环,成为市场默认的商业模式。

9月9日,工信部有关业务部门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包括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360、陌陌等企业参加了这场会议。工信部在会议上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随即均表示积极支持,将有序分步骤地落实。

另一方面,金融消费者保护也是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问题,其中用户信息数据的确权和保护处置,是各界关注焦点。

继4月份的约谈后,今年7月初,监管部门继续发出助贷“断直连”要求,据业内消息正是针对“十三家”头部平台,首批平台整改结果将作为“打样”在全行业逐步推广。监管要求平台机构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等业务合作中,不得将个人主动提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信息或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以申请信息、身份信息、基础信息、个人画像评分信息等名义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须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十三家”以内规模排名靠前的两家基本完成“断直连”方案,尚有待验收。

易纲在致辞中也提及,“坚持从严监管和公平监管,保障数据产权及个人隐私,维护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秩序。”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目前,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其对各国的金融行业业态结构和金融系统安全、金融产品用户的权益保护都形成了新的挑战。而在如何应对技术革新带来的新问题,各国监管部门也仍在摸索中。

2021年8月2日,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简称BIS)发布了名为《监管金融领域的科技巨头》专题报告。报告指出,Facebook、Google、Amazon、Alibaba等进入金融业的大型科技企业,正在利用其海量的用户数据和平台的网络效应重塑金融业。除了带来金融风险、消费者保护和弹性运营等传统问题外,科技巨头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也带来了数据治理等方面的新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和货币体系的稳定性。

“金融科技与平台经济具有跨界、混业、跨区域经营等特征,需要世界各国监管部门共同应对。”易纲在致辞中表示。

9月初,据当地媒体报道,韩国金融委员会9日与Kakao Pay等13家金融科技公司有关人员会晤,要求这些公司遵守消费者法令。金融委员会表示,相较于因追求创新而适用例外,更应为保护金融消费者作出努力。金融委员会认为,Kakao Pay等部分金融平台对金融商品进行比较和推荐属违法行为,等同于从中劝诱消费者进行投资,消费者很可能将金融科技公司视为签约主体,且这些公司还赚取出售手续费。

此外,美国、英国、日本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都在密切关注金融科技与金融行业的最新动态。如英国金管局主席近日表示要在数字代币的去中心化方面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日本金融服务局(FSA)最新政策文件显示,该机构将开始监管NFT代币以及初始交易所发行(IEO)领域;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美国货币监理署联合发布指南,希望借此帮助社区银行评估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