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了!这类场所严查严管!涉及密室逃脱、剧本杀

  • 明确了!这类场所严查严管!涉及密室逃脱、剧本杀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财经业界

(明确了!这类场所,严查严管!涉及密室逃脱、剧本杀…)

针对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大的问题,近日,消防救援局印发了《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指南(试行)》《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检查指引(试行)》,要求从业单位要对照《风险指南》《检查指引》自查自改,相关部门、单位要严查严管,确保安全。

密室逃脱类场所是在特定受限空间场景内进行真人逃脱、剧本杀、情景剧类活动的场所。从业单位为了增强“沉浸式”体验,采用隔断打造光线昏暗的密闭、狭小空间,大量使用灯光、音响、电子游戏道具等电器设备,大量使用布幡、塑料等可燃装饰物,火灾风险高,一旦起火,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
消防救援局印发的《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指南(试行)》从起火风险、人员安全疏散风险、火灾蔓延扩大风险三大方面,对密室逃脱类场所的火灾风险进行了明确。《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检查指引(试行)》从消防安全管理、火灾危险源、重点部位、应急处置能力四大方面,对开展火灾风险检查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说明。
消防救援局要求各地消防救援机构要紧密结合国庆假期安全防范工作,主动向当地政府做一次专题汇报,推动解决当地密室逃脱类场所突出问题。要依托安全生产委员会、消防安全委员会等平台,向文旅、住建、公安等部门发送建议函,提示加强密室逃脱类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要迅速将《风险指南》《检查指引》印发至当地密室逃脱类场所及其所在建筑物业管理单位,指导其压实消防安全责任,向社会公开消防安全承诺,落实火灾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强化消防安全自主管理。要提请政府,会同文旅、住建、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对密室逃脱类场所对照《风险指南》《检查指引》开展自知自查自改工作要进行重点抽查,对检查发现的消防违法行为,依法责令改正;对存在重大隐患的,依法采取查封、关停等措施。
消防救援局强调,各地要广泛开展宣传警示教育,提示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提醒群众关注消防安全,举报身边火灾隐患。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密室逃脱类场所,组织新闻媒体集中曝光,以舆论监督倒逼隐患整改、震慑违法行为。要将密室逃脱类场所作为高风险场所开展常态化消防监督检查,精准防范消防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相关阅读】
剧本杀面临监管风暴,社交“新贵”将要失宠?

剧本杀被新华社点名了。

近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宣扬暴力、灵异,变味的“剧本杀”引担忧》文章,其中涉及的剧本杀迅速引爆热点,将这个新型社交游戏搬到公众面前。

“感觉莫名其妙,到底这种东西意义何在?”

“我已经沉迷到非常疯狂的程度。”

这是关于剧本杀两个极端的反向评价,有人完全不能懂它的乐趣所在,而有人却能沉迷其中。

艾媒咨询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36.1%的消费者在节假日期间的线下娱乐活动,都选择了剧本杀。这也是继看电影、运动健身之后,排名第三的娱乐休闲活动。由此可见,剧本杀已经成为当下主流的社交新方式。

剧本杀怎么火起来的?

起源于英国19世纪派对游戏的剧本杀,在中国“生根发芽”的速度却令人惊叹。

2016年,由芒果TV自制的《明星大侦探》的播出立刻引起轰动,公众第一次了解到如此新奇的推理游戏。观众们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能代入情景中,化身为侦探“福尔摩斯”进行线索推理,在找出“真凶”的那一刻获得解谜的成就感。

引起收视狂潮后,《明星大侦探》立刻趁热打铁,推出线上形式的剧本杀APP——“我是谜”,将剧本杀正式搬上了线上。推理游戏APP开启“遍地开花”模式,涌现出“小黑探”“百变大侦探”等多个线上剧本杀平台。

而彼时的剧本杀,游戏属性要远远大过社交属性。

当线上的点击搜证及脑内情景构想,已经不能单纯地满足玩家们的游戏热情了,便开始催生出线下的剧本杀门店。线下门店的装修设计和实景桥段,所塑造的情境氛围更能将玩家代入剧情当中,游玩的同时还能结交新朋友,越来越多剧本杀玩家开始转战线下。

根据《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剧本杀线下门店已经突破3万家,而相较于2019年1月的2400家,足足翻了十倍有余。

如今,再点开消费软件中的“休闲娱乐”项目,剧本杀俨然已成为其中一个类别。

剧本杀究竟有何让年轻人“上头”的魅力?

答案也许是:短暂的“人生体验”。

据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剧本杀和密室逃脱的消费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25岁的年轻群体,占比高达83.86%。

剧本杀的忠实玩家,一般一周能玩两到三次。

有人冲着推理,有人冲着胜负,有人冲着表演,有人冲着交友,而剧本杀从多样化的主题出发,在阅读剧中人物的情形遭遇,身临其境般体验着人物的悲欢喜乐,在透过线索逻辑推理寻找事实真相的背后,传递出剧本作品的中心思想。

玩家们在游玩的过程中,能够短暂抛开现实的拘束,体验一把“别人的人生”。正如剧本杀里有一“行规”:不许读本,即原封不动地念剧本上的情节,这些都是为了达到“沉浸式”效果的目的。

集推理、社交、扮演、游戏于一身的剧本杀,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的娱乐消遣的重要选择。

百亿市场规模,风口之下隐患

剧本杀作为新消费领域的新生力量,很快引来了资本的目光。

据天眼查APP显示,我国有关剧本杀、狼人杀的融资事件共计35起,披露的融资总金额超出253.2亿人民币。

2020年疫情袭来,剧本杀的市场规模依旧呈现逆势增长。根据《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将近120亿元,同比增长7%。

但在庞大市场规模的面前,剧本杀显然还没有站住“脚跟”。

首先是线下门店规范化问题,例如新华社报道中的恐怖、血腥元素的出现,商家没有标志出的提醒及对未成年人的引导,可能引起玩家心理问题。再者是门店的选址,很多都是在大厦或者居民房中的改造房,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或会造成周围居民生活的噪音困扰。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1万家企业经营范围含“剧本杀”,其中约92%的为个体工商户,且97%的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下。商家经营准入门槛低,加上行政监管的缺失,都会成为限制剧本杀发展的因素之一。

其次是,剧本质量良莠不齐。

商家对剧本的筛选没有严格把关,大量抄袭的或同质化的剧本在市面上流通,让剧本杀作者的权益难以维护,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且线上与线下客单价存在差距,线上平台为维持用户,会降低收本的支付费用,而用户本身的付费欲望低,两者均会导致创作者回报收益变少。而线下平台则反之,商家与玩家的付费欲望强烈,从而产生剧本质量差异。

抓住了年轻人喜好的剧本杀,俨然已是当下的“社交硬通货”。随着资本介入,极速扩展,也带来了各种风险与不确定性。此次新华社的点名批评,所传达出的整改信号势必将引起行业震荡。而剧本杀能否接招,还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