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两毛钱一片 这家网店评论区竟被美女刷屏!

  • 口罩两毛钱一片 这家网店评论区竟被美女刷屏!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财经业界

(口罩两毛钱一片,这家网店评论区竟被美女刷屏!回应:都是顾客自己评论的)

近期国内零星出现的新冠疫情,又让人们想起买口罩。就在昨天(12月9日),京东商城上的“界面医疗旗舰店”引发广泛关注——并不是因为9.9元/50片的超低价格,而是因为评论区里清一色的美女晒图,甚至有“女顾客”多次晒图评价口罩质量好。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以顾客身份向客服咨询美女照片和评论刷屏原因时,对方回复称,“都是顾客自己评论的,商家无权干涉。”

【网店评论区惊现美女评论团】

这家在京东商城上的“界面医疗旗舰店”,店铺星级显示为五星,销售的商品为“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这款“三层防护、含熔喷布过滤、透气口罩、药监局备案可查”的口罩,一包共有50片,显示到手只要9.9元。界面医疗展示的资料显示,该医用口罩的生产企业为湖南小贝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价格足够有诚意,不过消费者发现了一件怪事:评论区全都是身穿吊带的美女晒出戴口罩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评论。

随便摘几条评论,就能感受到这些“美女顾客”对口罩的“高度赞誉”。比如一位网名“j***v”的顾客,先后三天晒自拍的图片和视频给与好评。

先来看她在12月1日的评论,内容实在太长,略有删减:

“正规旗舰店铺工作效率高发货速度快信誉评价多反馈效果棒正品又优惠消费有保障渠道可查货源可溯售前态度亲切温和细致耐心售后质量保障退换无忧包装摒弃浮华极简环保大气品质品控较高要求竭近完美与图文相符真真物超所值推荐种草!……”(注:原评论150多字,几乎无标点,读下来很考验肺活量。)

再来看她在12月4日的部分评论:

“口罩挺不错的,也比较透气,也没有其他异味,非常的奶思!……带子松紧度也可以,下次做活动的时候要再买一点分给朋友,哈哈哈哈哈,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注:这次终于有标点符号了,读起来可以喘口气了,250多字,对这款口罩是真爱。)

紧接着在12月6日,这位“j***v”美女又评论了!

“口罩外观小巧,戴上很漂亮,显着脸特别小。戴上后感觉空间大,不憋气,口红可以放心抹了,不用担心弄花了口罩,品牌就是有质量,用着还放心。”(注:省略部分评论内容,看来是用得太好了,这次评论达到340多字。)

不完全统计,这位美女顾客在购买医用口罩后,花了3天时间,评论了近800字,相当于高考作文的字数了!大写的服!

【店家回复:都是顾客自己评论的,商家无权干涉】

除了上面说的这位美女顾客外,还有很多美女顾客每次用100至300字左右的评论,表达对这款医用口罩的喜爱之情。她们的共同特征是:年轻女性,穿吊带,戴口罩,大篇幅评论,拍照片,拍视频,视频中还会秀出带有“界面医疗”字样的整包医用口罩。

对于这种“整齐划一”的评论,店家怎么看?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以顾客身份向客服咨询。

问:评论区为啥都是小姐姐?

答:您好,都是顾客自己评论的,商家无权干涉

问:你们是代理销售,还是厂家直销的?

答:工厂销售哦

问:那就是湖南小贝医疗?

答:嗯嗯

此后记者继续提问时,对方不再回复。京东商城网店经营营业执照信息显示,“界面医疗旗舰店”的运营企业为深圳市速跑科技有限公司,营业范围也非常广泛。其中许可经营项目是:仓储服务,二类医疗器械、医药保养、性保健品、保健用品的销售。”

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法定代表人姓孟。

对此该网店评论区出现的怪现象,记者与京东公关部人士联系,截止发稿尚未获得回应。到昨晚(12月9日)10点半左右,记者再次浏览“界面医疗旗舰店”时,发现相关商品已经下架,整个网店的“商品”栏内显示“本店暂无相关商品”。

【延伸:“网剑行动”重拳打击网络市场乱象】

关于线上店铺刷单炒作、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一直是电商行业重拳打击的领域。

10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司印发《2020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方案》,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决定于10-12月联合开展网剑行动,持续推进《电子商务法》贯彻落实,严厉打击网络市场违法行为。

网剑行动的监管对象就包括了刷单和虚假广告行为:严厉打击刷单炒信、非法寄递包裹、买卖快递单号等行为。严肃查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行为。重点查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房地产、金融投资理财等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虚假违法广告。

事实上,早在2018年发布的《电子商务法》中就已经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电子商务法》发布后,监管部门及各互联网平台均加强了对商户虚假评论信息和刷单行为的监控。但尽管网络监管不断加强,触碰红线者仍屡见不鲜。

2017年,“炒信刷单第一案”在杭州市余杭区第一法庭开庭审理,“90后”刷单组织者李某某通过创建网站和利用语音聊天工具建立刷单炒信平台,非法获利90万余万元。这是阿里巴巴运用大数据主动发现并向警方输送刷单线索,进入刑事宣判的第一案。李某某最终被判决有期徒刑5年9个月。

2018年,武汉查处了当地首起刷单案。执法人员对武汉JSJZ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经营场所进行检查,现场发现当事人员工李某的工作电脑中存有刷单文件,包含2018年1月至3月的刷单记录以及用户评价参考样本等资料。

执法人员通过对比当事人在××电商平台专营店的产品销售记录和用户评价,认为其行为涉嫌组织虚假交易。武汉市工商局认为,该公司的行为系通过非法刷单平台虚构其网店商品的交易数量和用户评价,误导消费者对其专营店及相关商品产生错误认知,作引人误解,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商业宣传,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罚款30万元。

此后两年,刷单被罚者仍屡见不鲜,违法者的手段也不断升级,违法领域也不断扩张。前不久,快手一哥辛巴被指在京东直播销售中刷单造假,还牵出一系列网红刷单内幕。

为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期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对头部直播间、头部主播及账号、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带货活动进行重点管理,加强合规性检查。提高甄别和打击数据造假的能力,为维护诚信市场环境发挥积极作用。